严循12987古法工艺,酿造绿色纯粮酱香
小毫台酒源于水土独一的茅台镇,群山环抱,赤水滋养,守护这座小镇发酵千年未曾中断的酱酒事业,架起绿色酱酒的历史和传奇。
水——藏在赤水河里的密码
赤水河发端于云南镇雄,流经贵州毕节、仁怀。站在茅台镇制高点眺望,满山紫红色的土壤里,储藏着丰富砂质和砾土,它们可以将地表水和地下水层层过滤,保持赤水河一以贯之的纯净。
粮——脚下土地的慷慨赠礼
茅台镇上千年的酱酒神秘传奇,是从一粒红缨子高粱的种子开始。茅台镇独有小红梁,粒小、皮厚、饱满,耐干燥、高温、耐煮,满足酱酒多次发酵,高温蒸煮的严格环境。
气候——炽热会驱动风味转化
温度是酱酒的挚友。茅台镇处于河谷一带,地势低凹,冬暖、夏热,这里夏季最高温度达40℃,炎热季节达半年之久,拥有制曲、堆积、发酵的绝佳条件,能激发酱酒浓郁烈性的香味。
微生物——生生不息的神秘课题
茅台镇千年来从未中断的酿酒活动,使空气中充满酒分子芳香,研究统计,茅台镇空气中含有3000余种酿酒微生物,而科学家至今也只识别出一半。
工艺——12987风味寻根
小毫台寻循12987古法工艺,简单的数字背后,是漫长的制作周期,和数百位酿酒师倾注的心血。
一年生产周期:端午制曲,重阳下沙(投粮),经历九次蒸煮,八次发酵,七次取酒,封坛入存,整个过程持续一年之久。
两次投粮:第一次投料称为“下沙”,包括润沙、蒸煮、摊凉、加曲、堆积、入窖发酵等六个工序。第二次投料称为“糙沙”,按照1:1比例,加入新的高粱重复以上六个工序。
九次蒸煮:经过前两次的蒸煮,进行第三次蒸煮,得到熟糟,熟糟再经过摊凉、撒曲、堆积、下窖、封窖发酵、开窖取碚醅、蒸酒六次循环,每一次环节中都有一次蒸煮,拢共有九次蒸煮。
八次发酵:从下沙到七次取酒结束,中间要经历八次发酵过程。分别是下沙一次,混蒸下沙一次,到第三次就不在下沙,蒸煮后重新加曲,投入窖池中密封发酵。一年下来,发酵足有八次之多。
七次取酒:酱酒一共需要经历七次取酒。在下沙和造沙的高粱淀粉吸胀以后,淀粉开始被糊化、糖化后酒化,因此前二次取出的酒酸涩辛辣。第三至第五次取出的酒称为“大回酒”,第六次取出的酒称为“小回酒”,第七次则称为“追糟酒”。每一次取出的酒酒体风格各不相同。